中国是诗的国度,也是酒的故乡,诗和酒的奇妙结合,让中国的文学史处处飘荡着醉人的酒香。如果没有酒,诗人们会是多么的寂寞;如果没有酒,中国的诗歌史会是多么的单薄,今天小美就和大家来聊聊诗人杜甫。
杜甫来到蜀地时,正是肃宗上元元年一个白雪皑皑的黄昏。
唐时代的安史之乱,使繁华的长安,呈现出一片死寂的凄凉。在长安生活了十年的杜甫,四处碰壁的清贫生活,早也减少了他年少时的踌躇满志。长安被陷后,他带着家人,颠沛流离、餐风露宿,终于进入蜀地。
在蜀地一家简陋的客栈歇息后,第二天一早,杜甫去找到了他的故交——剑南节度使严武。
作为蜀中第一军阀、工部侍郎严挺之子的严武,年少时就和杜甫交好。诗人的才华与报国的志向,令严武佩服,于是将杜甫作为生死之交。浣花溪旁,杜甫与严武举杯消愁,叹兵荒马乱、民不聊生、国破之耻,在无限愁苦中,诗人与壮士的忧国之情尽显杯中。
在严武的推荐下,杜甫被朝廷任命为节度使署中参谋,检校工部员外郎。但一个月后,看透官场黑暗与虚假的杜甫,毅然辞退了官职,当严武问他在蜀中有何需求时,杜甫直言相告——愿将军为我在浣花溪旁,盖一草堂。
杜甫草堂落成,是杜甫入蜀的第二年春天。从此,杜甫在四川的生活,成为他后半生为数不多的安定日子。他知道这些全靠着严武的照应。在草堂里,杜甫一边执教严武长子,一边吟诗作词,写下了千古绝唱——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,写出了他对人生的美好追求:
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,风雨不动安如山……”
尽管外界争夺四起,但杜甫的草堂却岿然不动,成为杜甫肉体与精神的最安全归宿。
早在汉代,四川蜀南一带就被武帝赐号符阳,开始了庄园酿酒。唐朝后,因贫富分化,使这里的酒庄几乎涵盖了知名的地方乡绅。公元762年,蜀南一带闹灾荒,但乡绅们却大量囤积粮食,达官贵人夜夜莺歌燕舞,酒池肉林,黎民百姓却饥寒交迫,逃荒饿死。为此,杜甫曾写下反应当时庄园糜烂的诗句——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!作为蜀中伊,严武奉命前往蜀南安抚百姓。临行之前,与杜甫道别,入蜀5年,一直不曾离开挚友的杜甫不禁悲从中来,竭力要求同去,于是,严武辎重的路上,多了一个孱弱的诗人。
杜甫在蜀南一呆三年,这三年里,严武开仓放粮,鼓励农耕。蜀南渐渐欣欣向荣起来。五谷丰登之后,庄园酿酒更加兴盛了,不仅大的乡绅酿酒,普通百姓家都自备窖池,捧出佳酿,一时,出现了“风送征帆带酒香”的胜景。
“蜀酒浓无敌,江鱼美可求。终思一酩酊,净扫雁池头。”
据记载,杜甫在蜀南的三年,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,严武的公正与道义,使雨水丰沛的蜀南,呈现出一片郁郁葱葱。雁池湖位于著名酒庄蜀南庄园里,背靠青山,前望赤水,湖边是一排古老的吊脚楼,显示出一份远离尘世的清幽。古老的酒窖就在湖边,藏酒洞旁,酒香飘逸。每当夕阳西下,杜甫与挚友把酒临风,品尝鲜美江鱼,那酩酊大醉的感觉,在醉悟中逍遥着人生至境。
蜀南放粮,是安史之乱后朝廷对百姓的首次开恩,也是黎民百姓在安抚中回归田园的巨大表现。不幸的是,765年,严武病死。失去依靠的杜甫,只有带着妻儿离开蜀地,又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生活。
蜀中的岁月,是杜甫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了——友情的支持、道义的实现、美酒的相伴,使他留下了大量的诗,这些诗,和后来他怅然写下的《去蜀》与欣然中写下的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等一起,成为了中国唐代战乱历史中的一颗文化明珠。
更多资讯请关注99米商城:http://www.99mi.com/